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近年来,淮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2022
走进淮南,时常让人们歆然:宛然一副深茂古老的样子却又风华青春,是南北方的地理分界却又承东启西,有地处北方的
地域相接、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文化相通。合肥,正打造成区域性特大城市,热情张开双臂,延展腹地;淮南,正努力成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近年来,淮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2022年4月,市委、市政府印发《制造业扩量提质增效“1525”行动计划》,...
“如今,数字网络平台就是好。今年前4个月,我们村特色产品酱香猪蹄已向江浙沪皖一带销售近3000多单,生意兴隆得很呢。”日前,淮南市凤台县关店乡关店村生产的酱香猪蹄传承人关伟...
日前,淮南市“双招双引”推介会在上海举行。会上,淮南市相关领导为上海市安徽淮南商会会长李桂好颁发“招商引资顾问”聘书,在沪乡贤及企业家代表先后交流发言,为淮南“双招双...
近日,淮南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小组印发《2023年工作要点》,明确8个方面、23项任务,压紧压实各级责任,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乡村全面振兴见实效,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
近日,淮南市完成国家组织第二批药品集采协议量。本次共有32个品种中选,覆盖糖尿病、高血压、抗肿瘤和罕见病等治疗领域,平均降幅53%,最高降幅93%。...
今年以来,淮南市深入实施就业促进行动,紧扣群众就业服务需求,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强化就业服务能力提升工作,通过充分就业社区建设、“2 n”招聘品牌推广、区域劳务用工对接、...
今年以来,淮南市乡村振兴局继续当好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努力为现代化淮南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为充分发挥农房保险在减灾救灾工作中的作用,切实提高灾害救助水平,淮南市多措并举,持续推进行蓄洪区农房保险工作。...
“五一”假期,淮南市注重丰富文旅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各景区景点呈现“人从众”态势,文旅市场复苏势头强劲,汇人气更聚财气。假日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195.23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
淮南市医保部门积极开展口腔种植收费专项治理,通过规范收费项目、设定医疗服务调控价格、集中采购耗材等措施,大幅降低口腔种植费用,让人民群众减轻就医负担,增强了获得感。...
一季度以来,淮南市紧紧围绕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切实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和稳定完善帮扶政策三大任务,狠抓工作落实,在推进机制体制上下足功夫,各项工...
土地,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根本所在。土地储备对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调整土地功能分区、盘活存量土地资产、提升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淮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
日前,记者从淮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根据皖人社秘〔2023〕66号文件要求,我市全面启动2023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有效破解“项目等土地”难题,促进项目“签约即拿地”“拿地即开工”,淮南市近日启动建设“土地超市”项目。...
行风清正、事项下沉、服务优化,淮南市凤台县在推进医保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紧扣乡村振兴主题,把群众所思所想充分融入各项医保政策和服务之中,使医保工作成为凤台县实施...
淮南市医保部门不断在暖心医保、精细服务上做“加法”,积极探索建立国家谈判药品医院、药店购药“双通道”机制,坚持把国家谈判药品“双通道”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充分保障参保群...
2月28日,在安徽省“亩均论英雄”改革推进会上,淮南受邀作为先进经验发言的两个地市之一,标志着“亩均论英雄”改革推进工作已走在全省前列。今年以来,市经信局(市亩均办)着力推...
走进淮南,时常让人们歆然:宛然一副深茂古老的样子却又风华青春,是南北方的地理分界却又承东启西,有地处北方的质朴粗犷却又不失南方的婉约秀美。近年来,淮南市加速推进产业转型,...
地域相接、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文化相通。合肥,正打造成区域性特大城市,热情张开双臂,延展腹地;淮南,正努力成为合肥都市圈建设的主力军,积极主动融入,借势腾飞。...
淮南市针对部分老城区的陈旧情况,积极制定规划,努力推进城市攻坚工作,着力把老城区打造成功能、形态、环境相互促进的新空间。...
淮南市地处淮河之滨,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近年来,该市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发力建设工业强市,在全国首创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加速推进合淮同城化,经济发展迸发新活力。...
近日,淮南市民生办印发《10项暖民心行动2023年实施方案》,继续从“小切口”入手,重点聚焦人民群众最急迫最急需的民生问题,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淮南市深入实施城市更新攻坚行动,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短板,加快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
金融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既是稳增长、惠民生的现实需要,也是发展普惠金融、激发农村经济内生动力的重要途径。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人心往之,城必兴焉。”民为城之本,是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座城市的幸福指数,最终体现在惠及民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