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在丽省人大代表结合全省和丽水发展实际,认真审议各个工作报告,谈认识、说体会、提建议、话愿景,接受报刊、电视、网站等媒体采访,不负人民重托,积极履职尽责,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人大代表服务大局、担当作为的新风貌。
22日上午,分别来自医疗、教育、企业界的钟水清、周海红、代勇三位省人大代表接受了《浙江日报》的采访。围绕产业发展和人才引留,他们认为,各地区产业、经济结构不同,在招引人才时,应该给基层更大自主权,这样能够更高效地促进人才向山区县流动。同时应进一步推动校企对接、扩大人才招引的渠道,通过数字化高效、精准地匹配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还要更加注重本地人才的培育,支持和鼓励本土人才建设家乡。
23日,潮新闻推送了一条《浙江谋什么怎么干?以“稳”“进”“立”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的报道。“经济好不好,老百姓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钱袋子。只有产业兴旺了,大伙的腰包才能鼓起来,笑容自然就多了。”省人大代表、庆元县长梅家庭农场经营者王长梅的回答非常接地气。她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庆元县隆宫乡的林下黄精种植基地进入采收尾期,依然还有村民沿着山林往上登,弯腰仔细地在林子里翻找黄精。作为基地负责人,她将自己摸索出来的黄精种植技术教给周边村民,每年可以带动周边村民增收四五十万元。
24日下午,省人大代表、云和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叶晓勇亮相浙江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通道”,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等话题回答浙江卫视记者的提问。他表示,云和县致力于加强“小县大城”战略背景下人大代表服务管理和作用发挥,探索实践全覆盖、全方位、全天候的代表履职新模式。2023年,县级人大代表联络总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形成了“县级总站、乡镇城区站、乡镇辖区站、经开区联络站和村(社)联络点”的服务代表群众完整体。如今,从“硬件”到“软件”,云和县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推出“代表约见部门负责人”“局长走进代表联络站”“评议意见面对面”等一系列人大履职品牌,实现人大与政府、代表与群众的“双向奔赴”。
对于山区26县农村养老服务领域存在的服务成本高、可及性差、消费意愿低、支付能力弱、设施运营难、专业人才缺等共性问题,省人大代表、松阳县县长梁海刚接受了中新网的采访,他表示,建议省政府加大对山区26县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深化“浙里康养”的协同助力机制,将助力山区养老服务列入发达地区的“山海协作”机制内容,在养老服务要素整合上向山区26县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