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安市着力打造和美乡村,借力乡村振兴战略,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逐步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以“美丽庭院”“美丽菜园”“双美”建设活动为契机,紧扣“户户参与、区域示范、全面整治”和美乡村建设三年行动,深入开展村庄清洁“百日攻坚”行动。
“绿化好了,河水清了,家家都有垃圾桶,咱们也有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呐。”家住海安市大公镇的村民贲老伯告诉我们。节假日期间,返乡人员增多,看着家乡的美丽变化,男女老少脸上洋溢着自在的笑容。
秸秆“双禁”变废为宝
全市形成上下一心、高位推进的工作态势。通过持续加大宣传力度、灵活宣传方式、完善硬件条件、财政给予补贴、多渠道综合利用等方式,配备好“一条龙”服务,让农作物秸秆寻到好“归宿”。
在农作物收获季节,全市区镇街村(居)随处可见或张贴或悬挂的宣传标语、横幅。各村(居)保洁员和“双禁”巡查组、宣传组、督查组的车辆均播放秸秆禁烧禁抛宣传音频,以“铁脚板” “网格化”形式,呈现“白 黑”“5 2”的宣传态势。
近两年,新兴科技加入“双禁”大家庭,“蓝天卫士”“智慧守土”“无人机组”等一系列高科技让“双禁”工作如虎添翼,实现了全天候、无死角的前后方联动、空地间协同。在此基础上,海安市采取堵疏结合的方法,拓宽秸秆还田、农作物栽培覆盖、大棚育菇、加工草包草帘、秸秆饲料、工业锅炉燃料、农户自用燃料等综合利用途径。各村还积极培育秸秆收购经纪人,以片设立秸秆收购点,实现从秸秆乱烧乱抛“黑土地”向秸秆利用资源化、产业化“策源地”的华丽转变。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
畜禽粪便含盐量高,未经处理直接肥田会恶化土壤生态环境,在产生异味的同时还会污染附近水体,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海安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模式,多措并举坚持不懈推进畜禽粪便处理和综合利用。
近年来,海安市累计投入7000多万元用于无害化处置畜禽粪便,在全市建成五大畜禽粪便处理中心,帮养殖户建成3500多个蓄粪池(沼气池),组织保洁人员定期清运,收集畜禽粪便运至处理中心进行无害化处置。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解决种养分离问题。以区镇为单位,建立畜禽粪便收运队伍,规定收运单位做到定人员、定设备、定区域、定任务、定考核。根据“谁污染谁买单、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运营单位按照实际成本向产生污染的养殖户和需要用肥的种植户收取少量费用,工作由所在区镇考核,政府财政也会对新购置吸粪车等设备给予奖补。
另外,海安也在大力推行畜禽粪便沼气发电。目前,海安也涌现出一批现代化的畜禽粪便处理中介公司,如江苏巨邦环境工程集团、南通尔康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等,他们既为养殖户畜禽粪便找到去处,变废为宝,又为种植户用肥解了心头之忧,大大净化了农村环境,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夯实了基础。
和美乡村持续建设
海安市创新举措推广“庭院菜园”、推进绿化亮化、三线整治、打造小游园,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农家庭院前的菜地,将一块块土地变成“一米菜园”,形成绿色景观,打造乡村新亮点。
奏响“宣传发动长音”。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政策和方式的宣传搬进农家庭院,以与群众面对面、小组群众会议、拉拉家常谈谈心等方式共同商讨整治对策,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其主动参与,既做农村的主人,又做自家庭院、门前屋后环境改善的主人。同时广泛印发宣传资料,形成浓厚人居环境整治氛围。
奏响“干群协作谐音”。发挥党员干部先锋带头作用,集中清理重点区域和困难农户。各村委会党员干部、各网格员和保洁员一道,形成和美乡村高标推进的铁军。志愿者们撸起袖子、拿起铁钳、铁锨、扫帚等用具,三五成群进行地毯式清理。组织“大手拉小手”活动,教育引导孩子们爱护环境、倡导垃圾分类。
奏响“长效管理高音”。海安市人居办制定考核机制,采用绩效考核、末位淘汰等方式,倒逼工作人员认真抓好这项工作。各区镇定期组织对保洁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高效工作方式、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等。财政补助各项基础设施投入,如垃圾分类亭、一户两桶、垃圾中转站、易腐垃圾阳光房等等,并安排专人做好巡护,适时修缮,确保平稳运行。
海安市将和美乡村建设深入到老百姓的家前屋后,围绕清河道、清路道、清垃圾、清乱堆乱放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同时健全“常态、实效、长效”的工作机制,积极开展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为加快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坚强支撑。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新发展阶段实行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一招”,要有大刀阔斧的勇气,也要有绣花般的耐心。海安市将勠力同心、奋楫笃行,建设好美丽乡村,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普惠的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