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推出 “结婚定制城市服务”全新模式、“幸福巴士”首次开出,安徽首条“城市喜道”首次启用……合肥
今后,合肥的大街小巷,将经常能看到一批不排尾气,只排水的公交车。1月20日上午,合肥市首批氢能公交示范运营启动仪式在长丰县下塘镇皖能综合能源港举行,全市首条氢燃料电池公交线...
1月18日,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并胜利闭幕。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市政协各专委会负责同志将牢记政治责任,立足岗位实际,忠诚履职、实干担...
1月19日,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依法完成各项任务并胜利闭幕。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和市两会精神,各县(市、区)代表团团长立足实际、展望未来、共谋发展,为奋...
合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何宏海所作的工作报告。会议充分肯定市人民检察院过去一年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2024年工作安排,决定批...
合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中级人民法院代理院长许徽所作的工作报告。会议充分肯定市中级人民法院过去一年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2024年工作安排,决...
合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汪卫东主任受市人大常委会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会议充分肯定市人大常委会过去一年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2024年主要任务,决...
合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查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合肥市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及合肥市2024年预算草案,同意市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
合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查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合肥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及合肥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合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24年1月19日补选许徽为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现予公告。合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主席团2024年1月19日...
1月19日上午,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六次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汪卫东主持会议。会议听取了选举结果的报告,通过了大会主席团公告。(记者 葛清政 代敏 许露瑶)...
合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市长罗云峰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议高度评价过去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充分肯定市人民政府工作,同意...
向着春天再出发——热烈祝贺市“两会”胜利闭幕本报评论员新的春天,新的征程,新的出发。全市人民热切关注的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圆满完成...
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闭幕虞爱华作书面讲话 罗云峰韩冰出席 汪卫东作总结讲话 路军主持选举王海霞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选举许徽为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通过关于政府工作报...
1月19日上午,合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选举王海霞为合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文字 | 全媒体记者 葛清政 代敏 许露瑶...
连日来,出席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的市人大代表认真履职尽责,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围绕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关切等,提交了一批高质量的议案建议,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合肥实践...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3年,合肥“四上企业”首次突破万户,净增市场主体17.6万户、总数169万户。企业与城市最好的关系就是相互成就。作为一家医疗企业负责人,我和我的团队切身...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数智化转型步伐。实施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支持开展星火大模型核心技术攻关,推进与更多产业链企业嵌入式融合发展,形成现实生产力。当下,以生成式人工...
新建住宅小区“五有一纳入”、幼儿园“三件套”做法全国推广、轨道交通迈入市县一体时代、117个老旧小区改造焕新……过去一年,合...
作为一名市政协委员以及从事政协新闻报道达30年之久的新闻工作者,通过自身多年履职经验和采访实践,我能够明显感受到政协委员在履职方式、关注视角以及建言重点等都在发生变化...
作为一名市政协委员,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一年来,我积极参加市政协组织的各种会议、考察调研和社会活动,深入了解合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积极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建言献...
听了政府工作报告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接地气。报告站位高、立意新、举措实,讲成绩实事求是,讲问题直截了当,讲措施实实在在。2023年,我参加了多项调研活动,结合本职工作,将调研成果...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力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创造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社区很“小”,它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
政府工作报告客观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发展成绩,令人振奋。字句间不仅体现出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同时也展现出合肥未来发展的良好态势。2023年,合肥聚焦融合集群,产业能级持续...
合肥常态化开展“合肥专班高校行、高校师生合肥行”,新增在肥就业参保大学生突破35万人,新增进站博士后949人,集聚高层次人才1.9万人;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赋予更多重点企业、...